单立柱光伏支架由于厚度不均匀,在加热,冷却及相变过程中,会产生效应力和组织应力。另外大型板件在机加工之后其内部也易残存应力,所有这些内应力都必须消除。去应力退火通常的加热温度为500~580℃保温时间为2~8h,然后炉冷(灰口铁)或空冷(球铁)。采用这种工艺可消除铸件内应力的90~95%,但铸铁组织不发生变化。若温度超过550℃或保温时间过长,反而会引起石墨化,使铸件强度和硬度降低。
不合理焊接过程可导致在跟踪式光伏支架延伸连续表面裂纹的形成,所述大裂纹穿透。这可能是一个大裂缝深入到主板,造成更大的危害。焊接电流600?700A是的情况下,大约主板为2?3mm的穿透深度,熔体已经渗透深碳和合金元素,它是不可延展的金属。为10mm一般跟踪式光伏支架主板厚度,焊接后的实际面积韧性金属被减少约20%至30%,继续在熔体表面裂纹向下延伸如果深,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在主板的强度降低,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跟踪式光伏支架断裂。
光伏支撑基础不均匀冻膨胀的关键是冻土地区光伏项目开发建设的和问题。本文结合东北地区某光伏项目在冻土地质条件下的太阳能电池板支撑基本设计方案,从基本类型选择,解决了支撑基本因冻胀不均而损坏光伏组件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基本可行的设计方案,避免冻土地区光伏支撑基本不均匀冻胀。冻土地区一般具有以下气候和地质特征:
1)冬季气温较低,一般温度为-20℃以下;
2)土质为强冻胀土或特强冻胀土,如粘土、质地粘土等;
3)地表水丰富,水位高。在地表水丰富、水位高的环境中,混凝土独立基础、混凝土桩基础和需要现浇混凝土的微孔灌注桩基础的施工难度较大,冻土地区冬季气温极低,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质量难以保证。混凝土条状基础更适用于场地平整、地下水较低的地区(如沙漠)。在冻土地区,这种情况基本上容易出现不均匀上升和倾斜。螺旋钢管桩基成本高,不适用于强腐蚀环境和循环污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