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合理选择太阳能光伏支架管坯加热速度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钢的化学成分及其热传导性。导热系数低的钢,加热速度要慢。随钢中含碳量和合金元素含量的增加,钢的导热性下降。高合金钢和某些合金钢在低温时导热性很差,而在高温时反而有所升高,故它们应采用低温慢速、高温快速的加热工艺。
2、钢的塑性。绝大多数的钢种在600℃以下时其塑性较差,因此在低温预热段应采用慢速加热。含碳较高的钢和高合金钢一般塑性较差,应采用低温慢速加热。
3、太阳能光伏支架坯的断面尺寸。管坯直径较大时,加热速度应缓慢一些。
4、钢的组织状态。铸造组织比变形组织的塑性差。铸造组织在晶界上有大块杂质集聚,其导热性低。轧后管坯比连铸管坯的塑性好、导热性强。因此连铸坯要比轧坯的加热速度低。
选用碱性低氢型焊条和焊剂,减少焊缝金属中扩散氢的含量;搞好母材和焊材的选择匹配;在技术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可选用韧性好的材料(如低一个强度等级的焊材),或施行“软”盖面,以减小表面残余应力;必要时,在制造前对母材和焊材进行化学分析、机械性能及可焊性、裂纹敏感性试验。主要包括:严格地按规范进行焊条烘干;选择合适的焊接规范及线能量,合理的电流、电压、焊接速度、层间温度及正确的焊接顺序;对点焊进行检查处理;搞好双面焊的清根等;仔细清理坡口和焊丝,除去油、锈和水分。
光伏支撑必须符合项目现场的规范。光伏电站设计的是结构设计。整个光伏电站的结构设计主要通过光伏支撑来完成,光伏支撑在光伏电站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光伏支撑产品的质量、设计和安装必须符合工程气候环境、建筑标准、电力设计等规范。选择合适的光伏支撑及其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安装,不仅可以降低项目预算,提高发电效率,还可以降低后期运行和维护的成本。光伏支架可分为固定支架和跟踪支架,根据能否跟踪太阳旋转。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固定支架和跟踪支架必须根据不同的项目进行设计。
首先,在项目前期,支架的基本初步设计必须通过项目的地质勘察报告完成;其次,根据支架的受力情况完成立杆的拉拔试验,确定支架的基本形式和立杆方式;同时,根据不同的、不同的项目位置、风荷载、雪荷载等气候条件,确定整体支撑设计;后,根据光伏系统中的部件模式、部件串联的数量、逆变器、汇流箱等其他光伏部件的状态,完成相应的支架布置和单支架设计。